返回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商税翻了十倍!商业迎来了春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时之间,原本他们是受了灾的,但过的日子却要比没受灾之前好的多。

    外面的买卖人也都瞅准了机会来京城做买卖,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怎么会从受灾,变成了好事。

    之前匠户和民户之间,是有清晰的界限的,但是现在却没有。

    可现在自己却只能委屈地抱着统计的数字,帮着夏元吉他们去邀功。

    官员们都惊了,商税这么好挣的吗?

    以前怎么没看出来这些买卖人这么乐意交税?

    这也是废话。

    如今没有这么好的事了。

    夏元吉和沈立谦这两个年轻人,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那些没钱的百姓想穿穿不起,有钱穿得起却不能穿,的确是违背常理。

    而这次放开了禁令之后,有些有钱的买卖人似乎开始报复性消费,把苏州、湖州以及杭州新产的丝绸差不多给买空了。

    有时候还能够往江湖艺人打钱的笸箩里丢个一文钱、两文钱的。

    大量的商队以及商帮,开始成群结队地在全天下各处游走,估计是害怕朝廷会收回成命,他们抓住了这个风口开始大面积的天下经商。

    但出乎意外的是,这些买卖人比谁都希望天下太平。

    一时之间整个苏杭的各个小作坊们忙坏了,本来他们囤积的生丝和成品,是要贩卖给织造局的。

    即日起,一切邦交,看藩国上供之品赐给,决不能让他们把大明当作打秋风的傻子。”

    赵勉看着象牙笏板上贴好的提词,开口道:“启奏陛下,自洪武二十四年正月初七下令解除部分对商人的限制以及以工代赈以来,卓有成效。

    户部、工部、吏部、礼部、都察院都在汇报这段时间京城和天下的变化。

    礼部尚书一听这话马上就站了出来:“启奏陛下,今年将有二十一个藩属国将来朝贡,丝绸乃是御赐之品,乃是大明的门面,少了丝绸恐大明藩邦……”

    这些政绩要是安在自己的头上,就光是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就足够名垂青史。

    应该说他信奉的当官就地油滑的那套没有问题。

    朱元璋在听完了陈寒说的,现在大明王朝要增加的是内需,而不是一味地让外国用些石头就把大明王朝的好东西给换走。

    把天下各地的单一特产,分享给全天下。

    都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要将心比心。

    统计来往京城的外来人口有多少?

    所以当有的官府上奏开启驿站接待往来商的要求被准许后,天下的驿站都开了这个口子。

    因为开春之后大家就要进入到春耕了。

    只见得赵勉抱着象牙笏板,在工部尚书秦逵、兵部尚书沈缙这两个人老东西幸灾乐祸的表情下站了出来。

    整个苏州、杭州、湖州产丝绸的地方,进入到了一个产丝绸的旺季。

    其中尤以粮食买卖、丝绸、茶叶、小吃、建材为主。

    因为只有天下太平路上才会少一些土匪。

    原本整个京城人口不过十余万户,二三十万人而已。

    因为天下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才有闲钱来买他们东西。

    特别是江南地带生产的那些优质的茶叶、丝绸、瓷器,大量往西北、东北、西南贩卖。

    而西北东北等地的特产,也经由他们往中原倾销。

    就如陈寒所说,其实自从两宋以及元朝商业的洗礼之后,大家都有这种意识,大家都想着赚钱……


第96章 商税翻了十倍!商业迎来了春天!!【(3/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